文件发布!北方第一强省,觉醒了!-天天资讯

首页>焦点 > 正文
2023-05-06 11:52:10

来源:城市财经

作者:子非鱼


(相关资料图)

01

北方第一强省觉醒

面对被广东、江苏逐渐拉开的差距,面对浙江不断追赶逼近,北方第一强省、北方经济的担当山东省,开始觉醒了。

5月5日,山东省工信厅等5部门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在这份文件中,山东明确提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特制本行动计划。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山东则是中国最好的缩影。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而山东则是全国也可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

但是时代在发展,工业技术也在发展。山东虽然是工业强省,但产业老旧制约着这个大省的工业竞争力,也让其在经济表现上越来越吃力。

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的70%。“两个70%”,曾是山东产业结构的现实,也是被称为“大象经济”的原因——产业笨重、转型缓慢。

尽管如今的山东仍旧是中国经济第三、北方经济第一强省,但话题感始终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即便排名比它靠后的浙江、福建等省,整体存在感都要比山东强一些。

在转型路上的后知后觉让山东发展相对迟缓。过去二十年,不断被广东江苏拉开,被浙江逼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20年前,山东与广东、江苏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广东只相差1122亿,与江苏相差不足百亿。20年后,广东与山东之间的差距被拉大至4.17万亿,江苏与山东之间的差距扩大至3.54万亿。

20年前,山东领先浙江近2882亿,到2014年时差距更是扩大至1.9万亿,然而到2022年被缩小至9720亿。

02

山东开启追赶模式

前有高手,后有追兵,处在夹缝中的山东如果再不奋发图强,很有可能会被浙江超越。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南北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为了推动北方经济复苏,中央钦定山东为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并在2018年和2022年先后发布了两份中央级文件,推动山东产能转换升级。

蓝图定下,山东经过一年的思考,终于在今年开启了追赶模式。

在5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山东提出:

将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行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优质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未来产业发展提升行动等九大行动,推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行动计划提出强化产业基础技术攻关,每年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产业基础技术10项左右。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30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效应不断凸显。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提出研究制定山东省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算、深海极地、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推进6G技术研发和应用。力争到2025年,重点依托省级以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特色园区,打造10个左右特色鲜明、创新力强的未来产业集群。

这几段话表明,山东不但要实现产业转型,而且要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做时代的弄潮儿,站在产业的最前沿,成为新兴产业强省。

这是一个宏大的愿望。

那么,目前山东省的产业是一个什么现状?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劣势在哪里?

2022年,山东省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被浙江超越,退居到了第四位。江苏也反超了广东,登上了第一宝座。

粤苏鲁浙四巨头,目前的产业格局如下图。

广东既是经济第一强省也是工业第一强省,深圳、东莞的手机制造业,广深的汽车制造业、深圳的无人机、佛山的空调,中山的LED,惠州的家电等等,都是个顶个的强。

消费电子是广东的最大产业之一。华为、OPPO、vivo、荣耀这些品牌都是广东造。其次就是汽车。广东每年的汽车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制造业最擅长的是船舶制造、集成电路(亦称芯片)、太阳能电池、生物医药、建筑业、动力电池等,呈现出较强的To B属性。

不得不提的是船舶,2021年,江苏全省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2/5,占世界市场份额超过1/6。而江苏80%以上的船舶制造能力,都集中在南通、泰州、扬州三市。2021年这个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占比全国超过2/5。

山东主打的是传统重工业,目前正走在产能升级的路上。具体有发动机、拖拉机、重型汽车、铝材、金属冶炼。

山东省营收规模最高的是金属冶炼和压延产业,高达1.4万亿以上;其次是石油加工类,有9300多亿;化学原料和产品的规模也不小,营收也达到8273亿。

浙江最出名的是服装制造,这一点和福建有点类似,老家很多老乡都在浙江开服装厂或者在服装厂里上班。但浙江最能打的工业其实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营收达8656.3亿。

可以看到,直到2021年,山东仍是以传统重工业为主,在新兴产业上仍没有亮眼表现。

在去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数据,山东只有3个,而同期的江苏有10个,广东有7个,湖南和浙江有4个。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工信部

所谓制造业集群,是指以某一个或多个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管理较为科学规范,具有要素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等空间集聚特征,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产业园区。

它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战打响的产物。纵观全球,制造业强国都是以产业形成一个集群,以量变达到质变,最终完成产业升级。

在这方面,山东相比于江苏、广东,存在明显短板。

山东的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个在青岛(智能家电集群、轨道交通装备集群),1个在潍坊(动力装备集群)

制图:城市财经;资料来源:国家工信部

在工业增加值超越山东时,浙江日报发表过一篇《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再超山东,浙江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三》,文中针对浙江与山东产业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

从产业比重来看,2022年浙江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7.1%和35.1%,分别高出山东4.2个和6.7个百分点。

从创新驱动来看,2021年浙江高技术企业数量4230家,比山东多2308家;山东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为浙江的四分之三。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浙江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高出山东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5863.6亿元,高出山东1390.4亿元。

从产业素质来看,2021年浙江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13391亿元,高出山东5371亿元;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09亿元,高出山东672亿元。

以此来看,山东想要实现定下的宏愿,难度系数非常大。

但行动总比坐等要好。

即便实现不了成为产业时代弄潮儿的愿望,在全力开启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追逐新兴产业之下,山东或许可以不再被广东、江苏拉开差距,或许也可以继续保持着对浙江的优势,而不被反超。

03

良性竞争推动全国产业升级

在昨天发布的《大洗牌!北方与南方,差距被拉大》(点击此处可查看)文章中,思维和产业,是造成南北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

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是牢靠的,要紧跟时代步伐,紧随科技步伐,利用科技的力量赋能自身的产业升级,跟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才能立于潮头之上。

这是南北如今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北方城市需求破解之道的不二法门。

山东的觉醒,不仅有利于山东本身,或许也能唤醒北方诸省,开启新一轮的产业角逐。

地方的终极竞争,其实就是产业竞争。一个产业可以成就一座城市。最近热火朝天的淄博,凭借着烧烤出圈。比亚迪的出圈,让深圳一季度GDP增量第一,让西安一季度GDP增速在万亿经济城市中第一。

淄博的走红,其实可以给地方带来很多思考。

世界在变幻,没有谁能永远成为第一,也没有谁就是天生的垫底。成功和机遇,总是青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上进、善于抓住时代机遇的人。

只要肯思考,肯改变,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惊喜。

这种良性角逐无论是国家,还是你我这等普通民众,都乐见其成。

竞争强烈才会让各省都有紧迫感,才会有源源不断地推动力。如果一种格局长久不变,反而会形成思维的怠惰。

民族复兴,技术突破,摆脱被卡脖子,不是依靠某一个省或者某几个省来带动,而是要各省全面发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如愿。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