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资料图)
小时候是见到过爷爷、奶奶辈的人戴着花镜看书、穿针引线做新被子,自己偶尔好奇也装模装样戴到鼻梁上耍酷;不得了,魔幻一样有些天旋地转,低头再看好好的平院折凹成了大坑。再就是上了小学,经常看到老校长戴着花镜看书;八十年代初期,村里有文化的人很少,恰巧大爷爷家的大叔、三爷爷家的二叔破天荒同时考上了大学,不仅是家族的骄傲,也是整村人的自豪;放假或者过大年,大叔二叔再回家时,鼻梁上都多了一副明亮的近视镜了;村里人遇到大叔二叔,都愿意笑盈盈的刻意留足多说几句,大叔二叔文质彬彬的应答着,时而用手指拖一下眼眶;多以跟大叔二叔说了话为荣,逢人还要显摆显摆,似乎和文化人一说话,自己也提高了。若说公安的大檐帽是一种威严,眼镜就是一种文凭、有文化的象征了,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有副眼镜啊?
小时候人穷,逼不到刀刃不肯花钱,物尽其用,小孩就用高粱秸秆创造眼镜;揭下薄薄的秸秆皮圆成镜框,再用秸秆白白松软的内心做成支架连点,夹在鼻梁、耳朵上,外形蛮像眼镜,只是没有镜片,中间是透风镂空的,尽管是虚假的,小伙伴们的快乐却是非常真实开心的。后来生活逐渐提升,货良鼓的木板车里,代销点里就有了五颜六色的眼镜,镜框支架是塑料的,镜片也是塑料的,风靡一时,比较流行,不分男生女生,几乎人手一副眼镜的。当村里开始有了黑白电视时,似乎是受了港剧《上海滩》的影响,当时又风靡穿喇叭裤、听录音机、骑摩托、戴墨镜了。
四十来岁时感觉看书有些模糊费力,眼镜店的老板说“你是花眼了,需要戴花镜了”!我知道我的青春已经离我远去,从100度到300度,我兜里时时刻刻都要装着眼镜,不然看文字我就是睁眼瞎啊!小时候即使在豆大的煤油灯下,油烟并没有挡住我的视线,看书如同白昼;现在的电灯已经亮如白昼,如果不戴眼镜,也是视线一片模糊啊!眼镜并没有给我带来文化人的自豪感,反而更让我想起不用眼镜时候的方便,视力的清晰。
瘸子离不开拐杖,我是离不开眼镜,这么说我是不是有了眼睛残疾了的悲哀?
壹点号牧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